
邓萌,女,汉族,1993年2月生,中共党员,讲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BCC全球生涯教练,现任物理学院辅导员。
自2019年留校担任辅导员以来,她始终以“培根铸魂担使命,守正创新育新人”为职业追求,扎根育人一线,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年来,她以“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为指引,围绕“四心”汇聚“四力”,在思想引领、日常管理、责任担当等方面持续探索,用实际行动诠释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她坚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知心朋友”,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塔。
(一)思想引领:用理论之光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她深知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力是影响学生对党产生向心力的直接作用力。五年来,她始终坚持“三个强化”,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
在主题教育中,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她不仅将理论知识融入日常教学,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她系统总结的多个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校级优秀案例3项,并参与录制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百门精品课程,为全国辅导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疫情期间,她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学生止谣言、稳人心、聚合力,创作了《一起战疫,每日播报》系列图文信息18期,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她注重调研与实践,通过“四学一体”制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使学院青年大学习学习率从全校低位跃升至连续15个月位居全校第一。
她始终相信,思想引领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她用理论之光,照亮了学生的前行之路,也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坚定信念、保持清醒。
(二)日常管理:用真心陪伴学生成长
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她始终坚持以心为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围绕“三同”理念,用真心陪伴学生成长。
她注重“同题共答”,针对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学生,创新运用逻辑层次模型,将行为问题通过高维度层次进行解决。她重点关注的5名确诊心理问题学生,在她的耐心陪伴和科学引导下,均在毕业时实现了青春逆袭。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通过谈心谈话、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在学风建设中,她将Z世代元素融入日常管理,创新方式、善用载体。她所带学生中,9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等校级以上综合荣誉,6个班级和团支部获评校级优秀班集体和十佳团支部。她用底线思维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完善机制、优化培训,将班级管理与学生干部培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机会。
就业工作中,她以“马拉松法”式工作思路,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就业规划,全程陪伴学生的求职过程。最终,她所带本科生考研率达到60.98%,位居全校64个本科专业第一;研究生考博率也位居全校第一。她个人也因此获评全校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她用真心陪伴学生,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在逐梦的路上不再孤单。
(三)责任担当: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管理与服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始终践行“三可”原则,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
她用行动让学生“可亲”。无论是学生发烧时的及时送药,还是亲人去世时的护送,她始终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她用一件件小事,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
她用责任让学生“可信”。入职五年来,她所在的学院多次面临学科专业调整,但她始终服从组织安排,树立大局意识,践行责任担当。她用耐心与细致,保障了3次院际间12个班级学生的平稳交接,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
她用示范让学生“可敬”。针对学生的学业问题,她将“给我学”转变为“跟我学”,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和比赛。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7次、省级奖项11次、校级奖项15次,用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与自信。
她用行动诠释了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在她的陪伴下,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四)未来展望:以守正创新书写育人新篇章
五年来,她负责过9个专项工作,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4篇,案例收录至公开出版专著3篇,始终保持学院历史以来的最佳成绩。她深知,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展望未来,她充满信心与期待。她表示,将永葆初心、永驻同心、永续用心、永立信心,继续深耕辅导员岗位。她将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责任感和更强的使命感,切实担当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聚焦守正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力量。
她相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是一场无声的润泽。她愿以一颗赤诚之心,继续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塔,为教育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