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凯杰,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20年8月以来担任化学与化工学院辅导员。先后任学院党委组织员、团委副书记、2020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院党建、团学、就业、资助等专项工作。先后荣获2023年度资助育人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度思政教育先进个人和“辅导员标兵”。
主持“58#少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创作的微电影《少年·正芳华》,在教育部思政司、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评“优秀展播作品”(二等奖),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年全国正能量为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三等奖。
工作以来,雷凯杰锚定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主责,提供靶向服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建立专业自信;以理想信念为动力源,让学生树立成长志向;以择业观转变为聚焦点,用陪伴延伸学生成长的广度。
打造“党-团-班衔接培育”机制,激发党团员内驱力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雷凯杰打造出“党-团-班衔接培育”机制,以时代楷模、青春榜样、大国工匠、优秀党员、新时代英雄等构筑起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金字塔”,保证教育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呼应、齐抓共管,达到“合纵连横”的育人效果。
在就业工作中,雷凯杰充分发挥毕业年级党支部、团支部主动作用,构建“党团员+”模式,持续开展“率先就业做榜样”主题活动,切实做到让党建引领出实效。招募党团员担任“就业助力员”,由一名助力员主抓一个班,确保优质企业有答复,普通企业有岗位;组织保研党团员与专任教师担任“考研信息员”,由一名信息员对接一间宿舍,确保过线学生能复试,调剂学生有选择。55名党员用向上、坚持、成长的力量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化工学院首次实现毕业年级党支部全员落实毕业去向。
构建“3-211”专业发展机制,提升考研学风原动力
雷凯杰所带的20级里有81%的学生是高考调剂过来的,如何帮助学生理性、正确对待所谓“天坑”专业,成为了他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雷凯杰坚持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构建起“3-211”工作机制,即组建专任教师、教辅管理、朋辈督导三个专业工作团队,借助党群和团支部设立两个学习帮扶组,依托化工科创培育基地,聚焦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在增强学生专业自信的同时,为后续提升考研竞争力和复试加分项打下坚实基础。2020级最终确认升学134人,化工学院升学率首次突破50%,达52.5%,实现“六连升”!
用好“一心双环三点”择业引导机制,推动科学择业驱动力
向上成长的历练和专业自信的培育,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雷凯杰借助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个体非理性选择理论,科学引导生涯分流,让学生实现按需择业。针对就业工作中“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内忧与“招聘岗位少、薪资待遇低、用工门槛高”的外患,雷凯杰从谈心谈话、数据指导、分类帮扶入手,理清“能力不足型、客观困难型和认知偏差型”三类学生,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四聚焦四提升”行动,促进不同形式就业百花齐放。
最终全年级88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入职500强企业人数较上一届增长27%。研支团入选1人、西部计划入选1人、入伍火箭军1人、考取新疆选调生1人、考入基层教师岗1人、省考上岸2人、国考上岸2人,签约入职边疆地区企业8人,化工学院基层就业首次实现大满贯。
辅导员工作是在变与不变之间的一个又一个轮回,终究会变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面孔,始终不变的是以生为本的执着和坚守。雷凯杰表示,作为学生有需要时能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学生和家长对他开展工作的信服、真心交流的信任和关键时刻的信赖,让自己深刻懂得了“辅导员的意义”;与2020级一同成长的四年,也让自己越发坚定职业信心和职业归属。
星星本就明亮,只是被灰尘遮住了光芒。当所有的星星都在熠熠闪耀时,擦星星的人,自己也会亮起来!